新华网昆明9月11日电(记者杨静)自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双方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凝聚力量助力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上海深化帮扶模式,通过“组团式”帮扶激活云南乡村振兴新动能。
教育帮扶托起脱贫地区未来
今年3月,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黄浦区合作交流办和援滇干部的对接协调下,上海盘京公益基金会向澜沧一中捐助价值27.8万元的“爱心浴室”项目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300余名师生用上了“全天候”热水。
澜沧县第一中学是首批由黄浦区教师团队对口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支持帮扶团队、提升学校的软硬件水平、打造澜沧县“一县一名校”,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援滇干部与上海市合作交流办、黄浦区合作交流办、公益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主动对接,引入上海盘京公益基金会与澜沧县第一中学签订捐赠协议,提供空气能热水设备并承担物流和安装费用。
个别访谈53人次、参加各类教研和备课活动64次、听课161节……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教育帮扶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团队由上海市的四位教师组成,开展帮扶工作至今,帮扶团队分析学校发展形势,完善学校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压实帮扶教师责任,明确帮扶教师带头引领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助力学校科学发展,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基于云南新高考改革背景,长宁区帮扶团队进一步发扬绿春县高级中学优良传统,深化推进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推动各学科定时定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据介绍,2022年8月,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共选派上海帮扶教师141人(其中校长38名、教师103名)、云南帮扶教师217人,赴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的27所普通高中和11所职业高中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提升云南脱贫地区教育水平。
医疗帮扶暖人心
“接好医疗帮扶‘接力棒’,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加大专科帮扶力度,助力维西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一年前,维西县对上海医疗帮扶团队提出希望。一年后,这一希望逐渐变为现实。
在帮扶团队的帮扶指导下,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成效显著。院前、院内溶栓能常规开展,急性创伤患者、危急重症孕产妇及新生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疑难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下降。专家工作站的建立让困难群众在当地能够得到治疗,远程会诊系统让疑难杂症能够得到远程诊断。
帮扶期间,上海市宝山区5名组团式帮扶队员在维西县人民医院累计开展学术讲座50余次,参与教学查房和疑难病案讨论70余场次,手术带教150余次,下基层义诊活动6次,义诊人次2000余人次。帮扶团队充分发挥了宝山“组团式”援滇医疗队的力量,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当地群众,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当地百姓健康带去了更多“医”靠。
兰坪县人民医院院长易诚青来自上海市浦东医院,去年7月到兰坪县开展帮扶以来,5名医疗队员帮扶通力协作,助力提升兰坪县域内医疗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易诚青介绍,在“组团式”医疗帮扶下,建成兰坪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群众1964人;建立一套“兰医工作法”,通过“5张表、9例会、12个二级管理委员会、13条绩效激励办法、47项制度规范”等体系化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医院管理。
产业振兴促进区域发展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介绍,今年上半年沪滇协作完成高层互访和上海云南对口协作第二十六次联席会议,持续深化“四个 ”协作模式和“1 16 n”园区共建体系。上海市级财政援助资金到位38.18亿元,实施项目509个;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455期,帮助19.0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90家;采购和帮助销售云南农副产品35.5亿元。
持续推进新科技应用。在临沧耿马县,通过引进企业导入专利技术,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净”,将每年加工榨糖产生的40多万吨甘蔗废渣制成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产值突破6亿元,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中入驻。
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十四五”规划打造100个沪滇乡村振兴示范村,首批遴选沧源县班洪村等25个民族村寨,成功打造大理“有风小院”、普洱“共享星村”等品牌项目,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
持续深耕“百县百品”工程,构建“上海市场 云南产品”协作模式。上海在云南16个州市建立供沪外延基地32个,将上海市民消费体验及市场前瞻性分析反馈供应源头,帮助改进研发生产、包装设计,打造诺邓火腿、保山小粒咖啡等21个爆款,单品年销售达千万元。
2018年以来,上海共投入楚雄州7个帮扶县产业资金11.76亿元,沪滇协作从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向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转变,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型,脱贫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