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中国里程最长的公路,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穿过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完全建成后全程长达10065公里。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翻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这是民族特色最浓郁的公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藏族、独龙族、傣族、景颇族、壮族、京族……几十个民族沿路而居。
这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公路,她从阿尔泰山奔腾而下,穿过雪山、草原、沙漠、冰川、热带雨林,最终抵达蔚蓝大海。
这就是219国道!
夜深了,雨终于停了。刁发兴驾驶皮卡车熟练地穿行在黑夜中的山间小道上,不一会儿,抵达了曼克老村所在大山的边缘。此刻,他的队友李江伟和方爱明也刚刚从避雨的牛棚里出来,操作无人机升空。
7月19日深夜,刁发兴(右)、李江伟(中)和方爱明操作无人机监测象群的行踪。
7月19日深夜,刁发兴操作无人机监测象群的行踪。
“下午有8头象在这附近,离村寨太近了,我们要找到它们,还要确定它们会不会走到村子里来。”刁发兴小声说,一边向记者示意要注意周围的情况,不要弄出太大的声响,因为“大象可能就在附近。”
无人机升空之后,李江伟切换到热成像设置,不到一分钟,遥控器显示屏上出现了几个红色的亮点,李江伟把画面放大,屏幕上几头大象正在快乐地甩着长鼻子,在一片农田中“大快朵颐”。
7月19日深夜,李江伟操作无人机找到7头亚洲象。
“1、2、3、4、5、6、7,怎么只有7头!”李江伟有些着急。
“附近找找,应该不会走远。”刁发兴对李江伟说。刁发兴是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林草局亚洲象监测队的队长。这个监测队的工作是监测亚洲象的行踪,及时上报并提醒附近村民,防止出现人象冲突。
2011年,18头亚洲象从临近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来到江城县,此后江城县便经常有野象光顾,最多的时候数量一度达到70多头。就在记者抵达前几天,有一群6头大象回到了景洪。目前江城县野象的最新数字是44头,分为4个象群和3头独象。2016年,江城县成立了亚洲象监测队,对野象活动区域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运用“亚洲象预警”app地图精准定位,及时向村民通报野象踪迹。
7月19日深夜,李江伟将亚洲象的行踪上载到“亚洲象预警”app。
刁发兴(中)和队友在通过手机中的“亚洲象预警”app查看野象踪迹(7月19日摄)。
找了10多分钟,那头“隐藏”起来的亚洲象依然没有找到,刁发兴有些着急,他接过了无人机遥控器,进行更大范围的搜索。
不一会儿,操作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点。“原来躲在这里!”刁发兴把画面放大,一个大象的图像出现了,“它在吃芭蕉,距离我们很近,直线距离不到50米。”看到记者有些紧张,刁发兴又补充了一句,“这边往前是个陡坡,它上不来,但我们今晚要一直观察它,看看它会不会从别的方向绕到村里来。”
“如果它进村了怎么办?”
“野象进村我就吼,尽量干预一下。如果吓不走,我们只能通知老百姓上楼。”
这一天晚上,刁发兴和队友一直守到凌晨1点多,直到看着那头大象移动到离村寨比较远的河边玉米地里,才如释重负地结束工作。
四个多小时后,刁发兴又走出家门,回到深夜里监测大象的地方,操纵无人机寻找大象。
7月20日清晨,刁发兴操作无人机监测亚洲象的行踪。
“5点多钟起床,洗漱完差不多6点多出发。要赶在老百姓出去干活之前,把象找到发出预警,让老百姓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刁发兴对记者说,“然后根据象群分配人,我们要守在象附近,如果象走到公路上,要把路两头堵了,不能让车、人进去。”
7月20日,两位亚洲象监测队队员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穿行。
两名监测队队员骑着摩托车去监测野象(7月20日摄 无人机照片)。
吃过饭,一名监测队队员准备骑摩托车继续开展监测工作(7月20日摄)。
一名监测员在野象活动区域内一处道路上设置警示牌(7月19日摄)。
一名当地村民(左)路过野象活动区域,一名监测员在对其告知野象活动信息(7月19日摄)。
早出晚归,甚至彻夜不眠对于刁发兴和监测队队员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同时,监测亚洲象还不时伴有危险。有一次下大雾,象的位置无法确定,刁发兴骑着摩托车到山上去找,没想到骑着骑着,竟然骑到了大象群里。“差不多从大象肚皮底下骑进去了。”刁发兴一看这情况,把摩托一丢就往后跑,“大象还没反应过来我就跑了。哈哈哈,太突然了,它反应过来追我已经来不及了,我已经跑了。”刁发兴说到这大笑起来。
一名监测队队员操作无人机准备开始监测野象(7月20日摄)。
然而,对于这样死里逃生的遭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笑了之。去年12月,在经历了一次劫后余生之后,刁发兴的队友辞职了。
刁发兴(左)和一名监测队队员在江城县一处野象监测塔上查看野象活动情况(7月19日摄)。
刁发兴(左)和一名监测队队员在江城县一处野象监测塔上查看野象活动情况(7月19日摄)。
“那天有一头公象找不到了。”刁发兴和队友来到那头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刚刚打开车门,大象就冲了过来。“我的车停在路中央,把它的路堵了,大象一头把车挑到路边,接着一直追着我们跑。那个队员心慌,跑到茶田里面去了,跑了两步就被茶树挂翻,大象就追了过去。还好,远处有老百姓在干活,就大吼起来,可能是干扰到它,它就跑了,差点出事,太危险了。”刁发兴找到队友的时候,他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衣服裤子全摔破了,身上皮开肉绽。一个月后,这个队员辞职了。
2016年亚洲象监测队组建时的队员,如今只剩下刁发兴一个人还在队里。“一般人干不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还要有责任感。像你要赚钱啊什么是不可能的,工资就那么点,所以还要有点奉献精神。”刁发兴对记者说。
一头野生亚洲象在江城县一处茶园里活动(7月19日摄 无人机照片)。
7月20日,一头亚洲象正在取食刁发兴家的芒果树。
7月2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一头亚洲象采食当地村民种植的芒果。
这一天上午,刁发兴和队友追踪着的这群大象一直在村庄附近、农田以及山林之间徘徊,直到下午3点多,大象躲进山林中休息,刁发兴和队友才拿出放在专门为远程追踪大象而准备的“生活车”上的厨具和食材开始做饭,刚吃完,大象醒了,其中的一头跑到了山林边的茶园里开始“摧残”一棵芒果树。
“你吃就吃,别毁了那棵树啊!”刁发兴看着大象在摇树,嘴里嘟囔着,“这棵树是我老婆10年前种的!”这个茶园是刁发兴家的,但现在已经流转给了别人,“家里面就是老婆一个人打理,茶园没人管了。”
大象吃完芒果,甩着尾巴回到山林中去了。在记者跟随刁发兴监测大象行踪的两天时间里,每一次看到象群都是在村民的农田里觅食,给村民造成损失。
7月19日,一头被称作“歪牙”的亚洲公象在破坏村民的猪圈。
监测显示,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主要取食农户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
大树脚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平对记者说:“大象吃掉庄稼以后,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保险公司会通知村里的理赔员实际踏勘。根据理赔员的报告,保险公司把赔偿直接打到村民的惠农卡里。”
7月2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刁发兴(右)向村民通报象群活动信息。
为了补偿村民受到的损失,2020年到2022年,江城县筹集了240万元购买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三年来,江城县辖区共计理赔野生动物肇事赔偿10564户次,金额2019.63万元。
“政府越来越重视,特别今年,大力提高补偿。去年玉米是690元一亩,今年一下提到1017元。”刁发兴对记者说,“稻谷之前一亩好像是700多800左右,现在已经涨到1538元。”
7月20日,刁发兴(左)看着远处正在取食他家芒果树的一头亚洲象。
7月19日,刁发兴向记者介绍一头被称作“缺耳朵”的亚洲公象。
7月19日,两位村民在用手机拍摄一头被称作“缺耳朵”的亚洲公象。
2021年,“短鼻家族”15头野象的北上故事引起全球关注。象群最终在人们护送下,平安返回它们最初出发之地。对象群踩踏作物、偷吃玉米、破坏房屋等行为,亲历的村民保持了极大的爱护与宽容,绘就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糟蹋庄稼的话,就给它糟蹋,有保险公司理赔。”刘平说。
“老百姓比较支持我们的工作,就算生活受了一些影响,但没有用极端的手段,也没太多怨言。”刁发兴对记者说。
刁发兴(右)在路边为路过的村民普及防象知识(7月20日摄)。
“对于亚洲象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安全的国家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西班牙籍科学家阿荷穆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评价说,中国制定了非常好的亚洲象保护政策,成效令人瞩目。
7月19日,刁发兴(左)和村民在议论亚洲象的情况。
这是7月19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拍摄的亚洲象(无人机照片)。
云南省在亚洲象分布地区建立了总面积约51万公顷的保护区。数据显示,1976年,云南野象数量仅剩下不到150头,经过4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到现在,野象数量增长了1倍多。
一头野生亚洲象在江城县一处茶园里活动(7月19日摄 无人机照片)。
一群野生亚洲象在江城县一处稻田里觅食(7月19日摄 无人机照片)。
云南对一些栖息地修复改造,建“大象食源地”,种大象爱吃的植物。江城县2022年正式启动野象探索性食物源基地项目,共划2500亩土地,每亩补助200元,种植玉米、芭蕉等作物。农作物若被亚洲象取食由保险公司理赔,若未取食就让村民采收,保障村民收入。
7月2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亚洲象监测员们在临时搭建的炉灶旁吃饭。
7月20日,刁发兴(左)在炒制面条卤。
刁发兴(左二)和监测队队员在“生活车”旁用餐(7月20日摄)。
“这么多年了我和大象肯定有感情。如果我今天突然有什么事要去干,看不到大象,心里就会有感觉还有什么事没做一样。”这个微信名叫做“行走在山里的追象人”的彝族汉子有些动情地说。
告别记者的时候,刁发兴依然和队友守在山口,遥望着远处的象群:它们在山林间自由漫步,宛若在自己家中那般悠闲自得。
7月20日清晨,刁发兴遥望着远方亚洲象藏身的山林。
策划:李银、赖向东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费茂华、陈欣波、杨植森、吕帅、崔文
新媒体编辑:刘金海、卢烨、张铖
海报:崔文
鸣谢:江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