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响
云南人的脚板就“痒”
从“打跳课间操”到“买不到票就摇回家”
只要云南人跟着节奏随心起舞
就能“上分”
无论是万人狂欢的节庆时刻
还是寻常休闲时间
只要气氛到了哪里都是舞台
动图来源: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人跳舞
无关性别年龄
不限时间场合
就连小朋友也能精准拿捏
也跳进了校园
甚至跳向了世界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传统舞蹈精彩纷呈
不同民族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
甚至同一个民族会因为居住分散
各聚集区的舞蹈也会不一样
这些舞蹈
积淀着传统文化、生活习俗
更是承载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如果云南有“舞”力“滇”峰赛
那冠军真的很难评
今天,一起来看看
云南舞蹈哪家强?
“阿尺目刮”意为“山羊的歌舞”
或"学山羊叫的歌调"
据说,傈僳族祖先通过模仿山羊的叫声
创造了这种舞蹈
最大的特点是不用伴奏乐器
自始至终踏歌起舞

图源:云南新闻网
左脚舞传承至今已近千年
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是一种既有历史发展脉络又有广泛群众基础
和现实文艺成果的独特文化
左脚舞集歌舞乐为一体
有舞必有调,有调则必有弦和胡
不论何时何地
只要一把四弦响起来
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
手牵手、肩并肩
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
欢跳左脚舞
佤族甩发舞佤语称“稿西尾嘿”
是流传在佤族地区女青年中的
休闲娱乐舞蹈之一
甩发舞无乐器伴奏,人数不限
既可俩人对舞,也可集体共舞
姑娘们手拉手,排成排,围成圈
边唱边跳,随着歌声左右前后甩动长发
柔中有刚,给人奔放狂野之美
热美蹉是纳西族历经数千年
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始集体歌舞
被誉为“活着的音乐化石”
舞动时不用道具,毫无装饰
舞步豪迈粗放,沉重有力
参与者们围成圆圈,踏歌而舞
图源:云南地方志
霸王鞭舞白族语称为“搭哇别”“得且嘎”
是白族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
主要体现欢乐、热烈的情绪
白族霸王鞭舞的历史悠久
传承至今
已经成为白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孔雀舞是傣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
传统表演性舞蹈
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孔雀舞形式完整、风格突出、舞姿优美
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怒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达比亚”而得名
达比亚舞种类繁多
有反映怒族祖先迁徙的“找土地舞”
反映生产生活的“洗麻舞”
传达爱意的“双人达比亚舞”
……
不同的种类反映着怒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目瑙纵歌”意为“欢聚歌舞”
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举行
原本是祭祀太阳神的活动
也是景颇族最为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庆祝时,数万人身着节日盛装共同起舞
祈祷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节”等美誉
云南人起舞
不论民族也不需要理由
只要音乐一响
就能实现“同频”
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云南省春节文艺晚会上
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歌舞剧院演员袁志平
携手云南民族街舞团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歌舞团
云南省歌舞剧院
一同带来《云南舞蹈地图》
让民族舞与街舞相结合
把经典改编成流行
在春晚舞台上
展现出云南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魅力